12月25日,甘肃建投安装公司承建的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三峡恒基能脉瓜州7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顺利实现倒送电,为后续并网发电筑牢基础,也标志着该项目朝着正式运营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新能源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甘肃建投作为省内大型国企,积极做出响应政策,凭借深厚技术积累与市场洞察力,热情参加新能源领域市场之间的竞争,绘就了一幅新能源建设“绿色画卷”。
瓜州,著名的世界风库,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光照长,风光资源丰富。
甘肃建投安装公司承建的三峡恒基能脉瓜州7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采用“双塔一机”设计。“双塔一机”即在光热电站设两个相邻吸热塔,双塔双镜场,塔上设吸热器,吸收定日镜反射光,加热熔盐储能,推动发电机发电,打破传统新能源利用局限,实现稳定高效供能,对比“单塔一机”,有效提升光热利用率约23.94%。
定日镜系统施工是一个难点,预制管桩垂直度偏差须小于3毫米,中心点坐标偏差控制在5毫米以下。储热罐施工更是困难重重,安装精度要求极高,罐体高大,垂直度、水平度偏差要严控在毫米级;罐体材料需耐腐耐高温特制材料,加工与焊接难度大,焊接要严选工艺参数保焊缝质量;保温绝热施工棘手,异形部位靠工人经验技艺精细操作;储热罐体积大,材料吊运、多工种交叉作业需合理组织管理。加之瓜州气候恶劣,沙尘、大风、高温、严寒干扰施工,威胁人员设备安全,让储热罐施工难上加难。
项目经理刘宏斌回忆起那段日子说道:“当时压力真的很大,高标准的施工要求,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把这一个项目干好!”
项目部通过反复试验改进工艺装置,技术人员和工人守在现场观察、记录、分析数据,摸索施工参数,最终研发出控制偏差的工装,提升了施工速度和精度。
据介绍,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8亿千瓦时,相当于57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3万吨。
在新能源与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发展方面,甘肃建投承建的全国首例煤矸石山治理生态修复光伏项目——山西潞安配售电有限公司王庄煤矿北矸石山项目值得一提。
煤矸石山曾是生态难题,而这里的光伏项目开创“光伏+生态治理”新模式,将光伏板覆盖在煤矸石山上,再在板下种植植物,降低表面扬尘,减少污染。
项目建设初期,煤矸石山虽经封场处理,仍有坍塌、滑坡、自燃风险,且结构不稳定,无成功经验可借鉴。面对这样的困境,项目经理张峰说:“当时接这一个项目,心里也没底。但想着这要是做成了,那可太有意义了,所以再难也得试试。”
项目部从零开始,一点一点摸索前行。从总结失败案例入手,优化设计、合理编制实施工程的方案,从安全、技术、经济角度对光伏组件基础形式做多元化的分析论证,聚焦那些不规则沉降、斜坡滑坡、抗风阻等质量通病,反复研讨解决方案。施工时,先对煤矸石山顶部表面特殊处理确保基础稳固,现场实施工程人员直言“干活得小心翼翼”;在山坡铺设光伏板时,要解决坡度安装及抗风问题,技术人员经多次试验改进,才找到了最佳方案。
随着项目建成,光伏板覆盖矸石山发挥独特价值,每年可产生约1000万千瓦时清洁能源电量,周边植被覆盖率提升30%,矸石山表面扬尘量降低80%以上,生态环境逐步修复改善。
俯瞰潞安州王庄煤矿北矸石山项目,蓝色的光伏板和蔓延生长的绿植交织在一起,大片的煤矸石山在光伏板“庇护”下开始焕发勃勃生机。
“光热储能+”和“光伏+生态治理”都是新能源产业近年来的前沿领域,甘肃建投瞄准这些领域,全力追逐。目前“光热储能+”项目还有甘肃敦煌、新疆博州两个项目在建,“光伏+生态治理”项目也在持续跟进中。
而今,甘肃作为风光大省,陇电外送至全国25个省份,新能源外送规模居全国第二。
甘肃建投深刻认识到“双碳”目标的重大意义,积极做出响应、深入践行,立足不一样的地区的资源禀赋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精心谋划布局,明确发展方向,全力推动新能源及配套产业融合协同发展。
集团公司适时成立了绿色新能源公司与华陇能创公司,成为甘肃建投新能源领域全面布局与精耕细作的重要平台,已竣工投运了若干汇集站、升压站、风光电站,让甘肃建投向新向绿、打造新兴起的产业新集群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晰。
2023年4月,甘肃建投首个“投资+建设+运营”的光储一体发电项目民乐三墩滩10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了并网发电。走进光伏项目场区,一排排储能电池舱整齐有序,一列列光伏太阳能发电板铺满了2800多亩的戈壁滩,一架架送出线路高高耸立,成为地方新能源产业的标杆。
该项目是甘肃建投华陇能创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大胆尝试和重大突破。项目每年可完成发电量约1.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5万吨。进入运营阶段后,甘肃建投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运维管理平台,实现了对项目的全方位实时监控与精细化管理,确保了电能的稳定输出和高效存储。
2024年9月,甘肃建投绿色新能源公司投资建设的高台县100万千瓦风光电一体化基地暨消纳产业项目在张掖市高台县顺利开工,这是国家第三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均可发绿电总量约21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65万吨。项目选定年产3万吨新能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及MPCVD金刚石+项目作为消纳协同产业,达产后每年可消纳绿电4.12亿度。
甘肃建投绿色新能源公司自成立以来,顺利开发实施了甘肃省“十四五”第一批新能源项目首座330千伏汇集站——山丹县东乐北滩330千伏汇集站项目、山丹县东乐北滩49.5兆瓦焰中建业光伏电站项目、临泽县平川北滩330千伏汇集输变电工程等多个项目。
新能源公司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我们深刻领会国家和甘肃省新能源开发建设战略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作为公司发展的行动指南。聚焦国家及甘肃新能源战略,紧盯河西重点风光电基地建设,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加速项目投资实施,全力争取指标,增强市场竞争力,走出独具特色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2023年3月,甘肃建投一建公司承建的武威市红砂岗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金昌迪生金川区100MW光伏发电项目,从启动到并网发电仅用时86天,凭借高效的建设效率与高质量的工程成果,荣获“甘肃省建设工程飞天奖”。
同年,甘肃建投安装公司近千名建设者投身于中核汇能金塔汇升新能源有限公司500MW光伏发电项目330kV送出线路及配套项目的建设当中,攀铁塔、走钢索,奋战在长达55.25公里的线路上,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挥洒汗水。
在全国范围内,2023年6月,甘肃建投九建公司韶关国源18MW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并网,标志着粤北最大单体屋顶光伏项目正式投入运营。
2024年,甘肃建投安装公司承建的黄骅市德润500兆瓦渔光互补智慧能源项目光伏区(E区)PC总承包工程安装B标段完成全容量并网。
一建公司在省内外多点布局新能源项目——青海省互助县 57.7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陕西省黄龙县红石崖20万千瓦平价上网光伏发电复合项目EPC工程、吉林白城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等,纷纷投用。
在武威,新能源公司装备产业基地年产250套分片式塔筒、200套混凝土塔筒、50000吨光伏支架,将助力地区新能源产业融合,推动全市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
在技术创新与突破方面,甘肃建投集成装配公司成功完成我国首座预制装配梁板式风电基础设施的生产、验收与交付,用于高台风电基地首塔段,填补了我国预制装配梁板式风电基础设施生产领域的空白。
甘肃建投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以顶层规划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甘肃建投正逐步构建起一个涵盖风电、光伏、储能等多元化领域的新能源产业生态。”
站在“双碳”目标的新起点上,甘肃建投正以更大力度、更快节奏、更高标准,在追“新”逐“绿”中步履铿锵,为我国新能源事业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甘肃建投供稿)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甘肃建投作为省内大型国企,积极做出响应政策,凭借深厚技术积累与市场洞察力,热情参加新能源领域市场之间的竞争,绘就了一幅新能源建设“绿色画卷”。
时间: 2025-02-24 18:06:32 | 作者: 电子万能试验机